编者按金岭速配
赵全胜【海外看世界】主编:
论起【领导人在世界变局中的作用】,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个国际政治中的老话题。这个问题不但和当今世界形势的瞬息万变息息相关,而且也是多年来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反复争辩的重大理论问题。
为此我们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2位学者(分别来自美国、中国大陆、日本、俄罗斯、英国以及台湾和澳门地区),并以中国大陆两家顶尖国际关系学院(清华和人大)的院长(阎学通和杨光斌)打头炮,以期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引起关注,推动更深一步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分析。
2025年9月1日
参与本次快评的学者及所在单位:
阎学通 清华大学
杨光斌 中国人民大学
尹继武 中国人民大学
李汉松 美国美利坚大学
成汉平 南京大学
庞 琴 中山大学
周阳山 台北中流文教基金会金岭速配
储昭根 浙江理工大学
王在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白智立 北京大学
熊达云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
钟 扬 上海交通大学
王建伟 澳门大学
陈纳慧 中国政法大学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宋 伟 中国人民大学
李宗伦 俄罗斯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
由 冀 西安交通利物浦大学
钟厚涛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金岭速配
朱俊玮 浩瀚智库
武心波 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
汪 铮 美国西东大学
罗欢镇 日本东京经济大学
邱奕铨 牛津大学
赵明昊 复旦大学
金君达 中国社会科学院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张 兵 日本山梨县立大学
王梓元 外交学院
刘 迪 日本杏林大学
庚 欣 深圳广电集团
张晓刚 长春师范大学
成汉平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江苏省东南亚研究会会长、教授
32学者评【领导人在世界变局中的作用】第5篇
菲律宾小马科斯凭一己之力
逆转了对华关系?
2016年7月12日,事关中菲关系未来走向的南海非法仲裁案出炉。此时,罗德里戈·杜特尔特顶着巨大的压力走马上任。就在外界普遍认为,非法仲裁案将会成为杜特尔特头上的“紧箍咒”,严重制约中菲关系的发展之际,杜特尔特却作出了完全不一样的选择:他在三年内五次访华,任期内与中方高层领导于不同场合见面更是多达十余次,为中菲关系史上罕见。他通过与中国的务实合作大大改善了中菲关系,推动了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了南海的稳定。2018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隔13年再次对菲律宾进行国事访问,并与菲方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现如今,卸任后的杜特尔特被送到了海牙受审,而中菲关系则跌到了低谷。小马科斯政府不仅在南海问题上不断升级对中方挑衅,导致南海局势高度紧张,而且还毫无底线地打出了“台湾牌”,企图在台湾问题上突破中方“红线”。去年11月菲方出台所谓“海洋区域法”和“群岛海道法”两部国内法案,妄图以国内立法形式固化“南海仲裁案”非法“裁决”。毫无疑问,中菲关系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对此,国内一些自媒体和部分学者通常都对小马科斯口诛笔伐,认为正是他凭借着自己的一己之力逆转了菲中关系,并认为这是领导人的个人因素决定了其内政外交的典型代表。但这样的说法并不全面,因为这几乎完全忽略了他身后的域内外因素。
2023年初,小马科斯在就任菲律宾总统仅仅半年之后踏上访华之旅,这在当时被称为“新年第一访”,在外交上通常会被寄予厚望。它表明马科斯政府极有可能会继续推进上一届政府采取的“与邻为善”的外交政策,至少这个举动已经释放出了这样的明确信号。原因有三,一是小马上台离不开杜特尔特家族的力挺,两大家族抱团竞选,分获总统与副总统职位,因而,在新政府的外交政策选择上应大致相当,前后连贯。二是相较于阿基诺三世时的“与邻为壑”,(杜特尔特政府时期)选择了与邻为善的做法给菲律宾带来了许多的实惠,尤其是菲方在经贸、基建等领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三是小马科斯算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见过毛泽东主席的外国元首,对中国是存有好感的,尽管那年他只有16岁,否则也不会在新年的第一访选择中国。然而,仅仅半年不到的时间,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便不断显现,随后菲方开始改变其在南海的举动。先是拒不承认杜特尔特时期与中方口头达成的有关为坐滩的“马德雷山号”提供后勤补给的协议,改为公开炒作、挑衅、反咬一口等一系列新手段,企图诱使中方率先动武开火。随后,又将从日本购买的9701号船在仙宾礁进行新的坐滩,妄图抢占更多的无人岛礁。2025年上半年,菲方又组织强登铁线礁,并企图在黄岩岛对中方直升机碰瓷。但在强大的中国海上实力面前,菲方的这些小伎俩无一不败下阵来。于是,几乎陷入绝望的小马科斯政府想到了最后的所谓“杀手锏”,那就是踩中国的“红线”。继通过媒体及智库声称“有可能改变与台交往性质”的试探之后,菲方接待了台所谓“外事部门”负责人,终于迈出了极其危险的一步!

丨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仅仅认为是小马科斯一个人改变了对华关系,那么很显然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从上述历程来看,小马科斯从一开始似乎是无意逆转中菲关系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背后的真正原因呢?首先是域外势力。美国通过威胁冻结马科斯家族在海外的资产(包括其母亲伊梅尔达在美国的资产)和冻结其家族在美国的银行账户,要挟小马科斯必须配合美国南海战略,不断挑衅中国,否则则可能对其不利。根据媒体的披露,早在疫情期间,美国的情报机构便加大了对菲渗透的力度,意在为后杜特尔特时代提前进行布局和谋划。除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自小马上台以来也更大胆地介入中菲南海之争。标志性事件便是菲日签订所谓的《互惠进入协定》。根据该协定,日本自卫队被允许在菲律宾境内进行部署驻扎,而菲方则获得日本以低息贷款提供的巡逻艇、无人机等装备,大规模扩充了海上力量,以与中国在南海对抗。于是,挑衅中国,菲方貌似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而对于菲方的挑衅举动,中国方面并未有任何“果断的行动”,菲方未有明显的损失。在所谓“得失比”上,菲方自认为是划算的。其次,域外势力对菲国内各阶层的渗透远超外界相像。如菲律宾军方高层多接受过美国的军事训练,使用的也是美国的装备,他们长期受美国的情报左右与影响,他们中一些强硬派向来主张通过在南海对抗中国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与域外大国进行战略利益深度捆绑。而美国又急于在与中国的关税谈判中逼迫中方让步,那就频频打出“南海牌”和“台海牌”,如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罗杰•威克参议员此前抵台窜访以及菲方不断升级南海挑衅都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这就意味着在一个大国博弈的新时代,作为棋子的小马科斯政府在未来还会有更危险的举动。也意味着在菲律宾的中期选举之后,小马调整内外政策的预想失去了空间和可能。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台独家首发金岭速配,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
维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